前言求股票配资
如果一个国家的女性都选择不生孩子,国家该怎么办?
如今这个问题狠狠砸在日本身上,政府努力三十年催婚、催生反而起到副作用。
日本政府已经渴望“一亿人”的繁荣,而是如何保住8000万,甚至5000万。
那么日本到底得了什么病?他们真的是要躺平吗?
这是一种“病”
根据日本人口局最新统计:总和生育率1.15,历史新低。这意味着每个女性在一生中平均只能生育1.2个孩子。
展开剩余88%简单来说,每代人都要减少近一半!
日本政府1994年就启动天使计划,砸钱建托儿所、发补贴,结果30年过去,生育率反而从1.5跌到1.15。
任何国家一旦进入这个阶段,都未曾有过逆转的先例。日本不相信自己会是那个例外。
既然如此,就破罐子破摔。
日本政府扔掉了“一亿总活跃社会”的旧药方,那听起来更像一句不合时宜的口号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务实到近乎残酷的新目标:建设一个“稳定且有成长力的8000万人口国家”。
日本官方和民间智库,已经开始冷静地推演,一个只有八千万甚至五千万人的日本,该如何变得繁荣昌盛。
那三十年的药
在决定“躺平”之前,日本也曾是世界上最努力的“催生先锋”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,日本几乎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。
1994年的“天使计划”,背后是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和托儿所扩建。
到了2003年,催生被升级为国家战略,内阁里设了专门的“少子化对策担当大臣”,每年投入的预算,甚至超过了某些国防项目。
鼓励男性休育儿假,企业缩短工时,甚至有议员异想天开,建议在学校里开“恋爱课”,手把手教年轻人如何求爱。能做的,不能做的,都试了一遍。
然而现实给了最响亮的一记耳光。持续三十年的政策组合拳,被证明完全无效。
钱花出去了,口号喊遍了,但新生儿的啼哭声却越来越稀少。
人民选择“与我无关”
真正让所有催生努力化为泡影的,是民心。
当政府在国会山为预算争得面红耳赤时,日本的年轻人正一头扎进“一人经济”的浪潮里。
一人食烤肉,一人唱KTV,一人旅行,甚至一个人拍婚纱照……
孤独被包装成一种精致的、自给自足的消费美学。
与其说是政策无效,不如说是整个社会的底层操作系统被重写。
婚姻和生育,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。
数据不会撒谎:预计到2030年,每三个日本男人中就有一个终生不婚。
婚内无性的比例高得惊人。
当马斯克警告“日本终将不复存在”时,日本网民的反应出奇地平静,甚至带着一丝自嘲:“那也轮不到我操心。”
从最初的焦虑,到后来的麻木,再到如今的“破罐子破摔”,人们用一种近乎消极抵抗的方式,宣告了传统家庭模式的终结。
奇怪的并发症
然而,当所有人都以为末日将至时,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
“病人”在主动减重的过程中,竟然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积极反应。
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就业市场。劳动力短缺,让持续几十年的就业“地狱模式”瞬间切换。
应届生就业率高达98.1%,几乎等于“毕业即就业”。
过去是毕业生求着公司,现在是HR们“下跪求人”,为了抢一个优秀的人才,企业之间斗得头破血流。
曾经坚如磐石的“终身雇佣制”开始松动,跳槽变得前所未有的普遍和容易。
为了留住人,企业不得不放下身段,改善工作环境,改变那种令人窒息的加班文化。
以“过劳死”闻名于世的日本,竟然开始有企业试点“周休三日”的四天工作制。
这在十年前,是无法想象的。人口减少带来的萧条预期没有完全兑现,个体的工作尊严和生活品质,反而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提升。
这份病历给全世界看
把视野拉远,日本的挣扎并非孤例。
在东亚这片“内卷”的土地上,低生育率是一场“集体瘟疫”。
按2022年的数据,日本1.26的生育率,竟然已经是中日韩三国里最高的了。隔壁的韩国,以0.78的数字刷新着人类生育史的下限。
这甚至是一场全球性的风暴,几乎所有国家的生育率曲线都在朝下走,无一幸免。
日本只是因为跑得最快,而成了第一个抵达未来的国家。
它比所有大国都更早地经历了经济泡沫的破裂,也更早地迎来了人口的峰值与衰退。
因此日本的故事,不是一个孤立的悲剧。它更像一份提前送达的、写给未来所有现代社会的病历档案。
翻开它,我们看到的,或许就是自己的明天。
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,人口是基础、人口是地基、人口是不可或缺的。
如果没有人口,那么将失去很多红利。
我国如今也处在人口生育率低的难关,如何解决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努力。
对此您有什么看法?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信息源:东南早报《日本拟2026年征收“单身税”:最高每人每月1650日元,旨在应对出生率跌破1.2困局》2025-06-30
发布于:河南省众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